bwin官网入口

金融安防 关于银行双非机构安全评估要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25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复杂化,银行业务也因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服务日益多元化,金融集团下双非机构的职能作用愈发重要。银行安全保卫是保障银行双非机构安全运营的核心力量,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本文通过阐述银行安全保卫工作在双非机构的作用表现,对照分析现有安全评估体系存在的不足,探讨构建与银行双非机构相适应的安全评估标准要素,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银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复杂化,银行业务也因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服务日益多元化,金融集团下双非机构的职能作用愈发重要。银行安全保卫是保障银行双非机构安全运营的核心力量,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本文通过阐述银行安全保卫工作在双非机构的作用表现,对照分析现有安全评估体系存在的不足,探讨构建与银行双非机构相适应的安全评估标准要素,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银行双非机构是指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异地拥有固定营业场所或配备专门人员,设立的不开展经营活动,仅为相关业务提供后台服务的非经营性非持牌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异地设立的区域审批中心、审计中心、灾备中心、软件开发中心、账务处理中心、数据中心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责内涵与外延均作适应调整。遵循金融安全的国家逻辑,结合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思维框架,银行双非机构的安全保卫已涵括人员、消防、环境、资产、网络、信息及应急管理等,具体职能作用呈现如下。

  一是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发生概率。银行安全保卫隐患分类分级管控机制的持续实施,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外部侵害、内部泄露及楼宇安全等风险。

  二是提升银行风险应对和处置能力。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银行安全保卫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内外部资源,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银行自身稳健运营,发挥银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还能够为金融市场的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增强客户信任度,维护金融秩序。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成功实施,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bwin官网也是维护金融秩序的重要保障。

  四是促进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在为民金融服务过程中,应用安防视频监控技术,运用AI人工智能分析模型,赋能业务管理提质增效。如我行突出数字赋能,完善营运操作风险“智警”监测体系,聚焦账务资金、员工异常行为等重点,建立监测规则与监控视频联动机制。

  五是为银行运营降本增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合规、审慎的实施安防、消防基础设施项目,充分把握“必要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科学地应用和维护基础设施、合理地设计技改需求,可实现安全生产资源的投入,能发挥控成本增效益的积极促进作用。从需求确认到方案设计,均体现出对实际需求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金融科技通过深度融合金融与先进技术,不仅重塑了金融服务的生态格局,还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然而,随着金融科技在银行领域的深入应用,一系列新兴风险也随之而来,这些风险可能源自技术本身的不稳定性,也可能源自外部欺诈和恶意攻击,以及银行从业人员的执业操守。因此,有效管理和控制伴随而来的新兴风险,促进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务的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是需要银行安全保卫工作加强与监管的协同、与业务的融合、与科技的应用。同时,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仍面临技术防范手段滞后、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挑战和问题。

  我国当前监管方面依据相关法规及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银行安全防范要求》(GA38—2021)等专业技术标准,对银行机构涉及消防、安防、房屋等方面开展全面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评估,主要是对银行经营单位/机构的经营场所开展的评估与检查,且已形成较为成熟、常态化的督导机制。但对银行的非经营、非持牌机构,如银行的中后台研发、运营机构办公场所(楼宇/园区)的基础建设安全评估方面,还没有更为具体和贴切的专业技术标准,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关于银行双非机构的安全评估标准和规范。

  为进一步做好公安和金融监管方面对于金融行业双非机构安全评估工作研究的支持,本人结合自身在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的安全实践和探索,针对金融行业双非机构日常安防、消防方面的实际需求,基于现有安全评估标准,以银行机构为例探讨构建金融行业双非机构的安全评估标准要素建议如下。

  1. 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机制。银行是否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该评估要素注重银行中后台人员和楼宇安全的管理特点,对银行建立形成具有双非机构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工作标准,具有积极的行为指导作用。银行通过安全制度与行动两种嵌入机制展开,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动态工作机制。

  一是外部风险防范方面,定期关注分析属地金融安全形势、社会治安变化、气候灾害预报、安保外包管理等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安保类突发事件,及时开展风险预判。

  二是内部安全隐患排查方面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类型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监测。

  三是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针对自然灾害类事件,加强与属地应急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配备防灾、救灾物资,加固物防设施,落实人员值班制度,以及加强日常巡检等;针对事故灾难类事件,加强与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及消防救援机构的沟通协作,配备基础设施及设备;针对社会安全类事件,加强与属地公安部门的沟通协作,配备物业秩序人员和防卫器材,关注重点人群。

  2. 风险信息披露与内控机制。在金融监管方面,要求银行加强安全保卫类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和容忍度,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银行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与协作机制,及时获取风险信息和安全动态,为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银行之间也应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如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作为总行境内异地非经营性机构,在总行安全保卫部的统一指导下,积极对照监管要求,协同所在地分行做好本机构的安防、消防属地化安全管理,并按期向所在地分行报送安全情况报告,由所在地分行汇总统一向属地监管和公安报备和信息交互,不仅有效提升了金融监管方面对银行双非机构的动态管理,还能实时得到安防、消防方面的专业把控。

  3. 安防、消防基础建设达标情况。安防建设方面,关注人员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主要考察安保人员的配置情况,包括数量、分布、职责等;安保设施的配置,如监控、门禁、报警等设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消防安全建设方面,需关注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措施、消防安全管理等。火灾危险性需考虑建筑结构、材料使用等因素;消防安全措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器材配备等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消防安全管理则涉及消防培训、应急演练等。

  针对上述内容,对银行双非机构的安全评估可设置相应客观评价指标。指标设置包括不限于视频监控的画质度、覆盖率、识别率;报警系统的触发渠道、响应时效、联动控制;消防设施布局与智能化管理,如我行在建推广的安消一体化项目;人员安全意识及安全教育培训情况;重点部位应急演练覆盖率等。

  综上所述,银行机构应加强与监管的联动协同,推动银行双非机构安防与消防安全评估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可以实现对评估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从而确保评估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监管部门还可以加强对评估机构的资质审查和评估结果的监督,为银行机构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评估服务。